近年來,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,國家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,疏理如下:
在2011年3月14日國務院頒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》中明確提出“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、勞動過程機械化、生產經營信息化。”“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,促進農機農藝融合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%左右。”“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,加快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、動植物疫病防控、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。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,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、供銷合作社、農民經紀人、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。”等方針和指導意見。
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《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》中明確提出:“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,主攻機插秧、機采棉、甘蔗機收等薄弱環節,實現作物品種、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。積極發展農機作業、維修、租賃等社會化服務,支持發展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。”
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《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》中明確提出:“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、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。”
2015年8月17日農業部發布了《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》,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,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。為此,農業部決定在全國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。
財政部針對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也多次發文,并在2015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,做出補貼對象不再僅限于農民而擴大為“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”;補貼機具范圍縮小更具針對性,購機補貼方式、補貼步驟及流程也做出了相應的變化。
2015年07月04日國務院發布的《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,針對互聯網+現代農業明確指出: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;發展精準化生產方式;提升網絡化服務水平‘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。
根據國家政策,公司在這個時間節點涉足現代農業領域,正當其時,前景廣闊。